logo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校长信箱

栏目导航

首页>>社会培训

社会培训

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大胆实施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发表人:招生就业处 浏览次数:10 发表时间:2023/12/15 10:28:08

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基。刘瑞林校长紧紧抓住杭锦后旗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机遇,以一流的条件、高效的管理,开阔的思路、创新的精神、勤奋的努力为地方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1.png

我旗是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近年来,他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要高、方向要明、决心要大,以小旗县也要办好大教育、穷旗县也能办出富教育、边远地区也能办出优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战略。想方设法发展职业教育,立足“三农”,把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提升、脱贫创业致富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提升农牧民精神文明、思想素质、生活品质。他把职业教育和农牧民技能培训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中,明确了职业教育和农牧民培训在脱贫中、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总框架、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根据杭锦后旗旗情的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他认为杭锦后旗要发展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有志创业的人才。我旗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是个典型的农牧业旗县。他深知土生土长的杭锦后旗人对当地的认识和了解深刻,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都希望自己的家乡经济发展更快、环境更优美、父老乡亲们生活的更幸福。当地老百姓还有很多贫困户,他积极联系先致富的企业、农户,让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能给贫困户多提供一些帮助,积极搭建平台,通过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这个平台,使大家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实现创业脱贫。

211.png

在刘瑞林校长的带领下,成立了以旗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全旗脱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促进和保障脱贫致富的职责。在他的联系推动下,联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等单位,建起了“两院两校五站一中心专家团队”,形成了“首席专家+技术骨干+科技指导员+农户”的人才引育体系,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建立有“博士工作站”1个、“科技小院”6个,引进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100多名。专家学者通过理论授课、现场答疑解惑、深入田间地头和温室园区等手把手、面对面的专业指导,倾力培育本旗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实行包片联户制,通过“流动课堂”等培训载体, 对本土农牧业人才进行培训,进而推进“脱贫攻坚”任务(每年培育30个以上龙头企业,300个以上示范性农牧民合作社,300个以上示范性家庭农牧场,3000人以上新型职业农牧民,辐射带动贫困农牧民3万人)。我旗现共有种植能手5965人,养殖能手4822人,加工能手638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800人,农村经营人才120人,农村科技人员153人。通过培训,使我旗各类农村牧区实用人才数量激增,经营管理能力、增收致富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幅度增加,达到了“培训一批农民、推广一批技术、发展一项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目标。高效实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建设的职能。

2111.png

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刘瑞林校长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师资、设备、场地、线上+线下平台、对外联合办学的优势,在充分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用工需求基础上,根据需要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学员为中心,一切为参培人员着想,学员需要什么培训,就提供什么培训,学员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就按什么样的培训模式提供培训,保证学员学到、学会、学成。为了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他经常亲自联系聘请各行业的专家、技术能手为学员进行专业实践课教学,受聘的专家、能手都来自生产一线,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在就业、创业的思想观念、技术技能等方面能很好地指导学员。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他倡导采用师徒结对的务实培训方法,在生产岗位上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讲解、示范,力争让学员能掌握一门具体的劳动技能(比如电工、烹调师、餐厅服务员等),确保培训质量,让学员受益。每年学校技能培训人数都在4000人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5000多人。

为了扩大培训规模,发挥更大的培训效益和社会效益,刘瑞林校长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如把培训班办在乡村,送知识送技术下乡,到家门口,为受训者提供便利条件,较好的解决了生产和学习的矛盾;如把实训课尽量安排在条件较好的企业、工厂、实体店中,加大了岗位实训的力度,在具体岗位上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得受训人员都能掌握一定的行业、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就业本领,使学员顺利就业,每期培训班学员的就业安置率都在95%以上。而且,还对培训后就业的学员进行跟踪调查,调查显示培训学员的就业巩固率超过90%,就业情况稳定,平均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参加培训的单位和学员都比较满意,到目前为止,我们进行的订单式培训电工、电焊工、保育员、铸造工、餐厅服务员等1431人。

通过培训,广大学员普遍认为在经营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在经营上拓展思路,使得企业能更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他为学员搭建了长期的发展、学习交流平台,学员之间能在技能提升中相互交流经验。旭一牧业的张继新是全国人大代表,通过养殖培训、学习,使他带动近500人加入合作社,农牧民每年人均增收5万元左右。陈国兴,种植大户,通过培训,带动周边280户农民一起种植各类蔬菜,种植规模达1500亩,效益相当明显,为农民增收了许多。

21111.png

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程。刘瑞林校长努力加强和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取得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定期研究、安排、检查、协调培训工作。他积极争取各项培训资金和政策,2018年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22年申报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正在公示中。2023年新建的农业畜牧业电商平台产教融合大楼全部投入使用,承担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大量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基地建成后将建成农业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示范中心,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同时积极发展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农村经济快速提升。

在他的努力协调下,划拨园林局约5.3亩荒地及晨丰八社2.4亩耕地,用于建设农学实训基地(3000平米智能温室),全面助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培育乡村各业人才的核心基地,对最大限度地开发当地人力资源优势,使贫困人口通过获得一技之长尽快就业创业,限时脱贫“消化存量”,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阻断代际传递“防止增量”,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