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校长信箱

栏目导航

首页>>党团工会>>团建工作>>其他活动>>播音、板报

播音、板报

播音稿:别让你的努力,毁于低效率的勤奋

发表人:团委 浏览次数:185 发表时间:2019/4/26 10:33:59

 

最近有个同学来找我谈心,他说自己平时都在拼命努力,认真上课,每天最早进教室早读、最晚下自习,周末时间也都用于各个培训班,但成绩依然没有太大进步。班上有的同学,平时表现懒懒散散,周末也过得多姿多彩,成绩却总能在班里遥遥领先。这种问题,许多在学生时代我们可能都遇到过。当然,这里面不排除一小部分人天资聪明,确实领先一步。但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每个人的“勤奋效率”有高低差异。

付出时间的量并不等于获得知识的质。起得早不是重点,早读有没有效率才是重点;培训班上得多也不是重点,上的课有没有消化吸收才是重点。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可能都难有满意的效果。不要用行动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我们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听我说说表兄在大学期间考研经历。那时候,刚准备考研的他满满的斗志,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励志书籍,书桌上贴的也都是很励志的座右铭,甚至连电脑桌面都换成了一张只有“拒绝懒惰”四个大字的纯黑色壁纸。他开始每天雷打不动地准时去图书馆占座位,坚持了没多长时间,他的状态就变成了“玩玩手机,看看书”。有一段时间,为了不玩手机,他把手机放在宿舍,可在图书馆他还是心猿意马、坐立不安,动不动就趴在桌子上睡觉。细想一下,一天当中,他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却屈指可数。抱着歪打正着的心态看书,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他考得很差。那些书架上的“心灵鸡汤”到后来都变成了“心灵耳光”,电脑桌面的励志壁纸到后来也就真的只是一张壁纸而已。其实,“拒绝懒惰”是远远不够的。你要选择的勤奋,不应是低效率的勤奋。

2019年不知不觉将要过半,想想年初定的学习计划,再看看如今测试过的成绩。令自己理想的成绩是不是没几个,相信不少同学和我一样,以为自己很“勤奋”,但只是一个懒惰的“勤奋人”罢了。低效率的勤奋往往流于形式,并且容易陶醉于“我变得勤奋了”的假象中,反而忽略了真实的努力。

那么,怎样才算真是的努力?

1.做在当下。只要去做了,我们也就成功一半了。

2.不找借口。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多少天不重要,重要的需要坚持,最要避免的是“找借口”。无论什么时候,如果要给自己找借口,都可以找到。比如今天是什么节日,我给自己放一天假吧;今天我身体不舒服,要不明天再做吧;今天我朋友生日,总不能不去吧...

社会性是人的本能属性,所以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打乱我们的计划。所以最好的坚持方法就是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无论什么也尽量别打乱自己的计划。

3.尽早不尽晚。在做事的时候,我们自身最大的敌人就是“拖延症”,拖延症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每个人都有惰性,此事无可厚非。但要想坚持完成我们的目标,就必须要克服我们的惰性,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勿将今事待明日。比如说我打算这周内背1000个单词,我如果前五天就背完900个,那么即使我第六天我真的有事情背不了,我也可以保证在这周内完成我的目标。努力把事情尽早做,可以更大程度避免一些不可预估的风险,久而久之也可以给自己积攒出大量的时间,从而更好完成目标。毕竟一步快,步步快。

  学习是学与思、学与练”的结合,学习不在乎花了多少时间,而是在于每花一分钟、一个小时的学习是否真的有掌握到了相关的知识点。每天在学习后回顾下,是否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搞懂?在问老师问题时,要思考为什么结果是这个,运用了什么原理,而不是只简单的知道了答案。

  教与学是两个概念,老师精心讲课,作为学生我们认真学习不可能达到既定的效果!作为学生的我们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利用课堂上专业老师指导的优势,专心并安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给自己定个学习目标,有方向有计划的系统性学习,搞清楚方法原理,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总之,学习是做不得假的。等到考试时,等到找工作时,等到升职加薪时,这些勤奋的假象,一戳就破,经不起考验。

当真正勤奋学习时,“学习无用论”、“报班没用”、“老板没眼光”等一切抱怨也会自动远离我们,学习对自己负责,结果也会对你负责。

有人说: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这句话为努力框定了两个标准:一个是主动,一个是有目的。看起来似乎多此一举,但细想一下,这不正是“高效率”的体现吗?古人讲:“天道酬勤”,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这里面的“勤”,潜台词也应是“高效率的勤”、“走心的勤”。勤奋不是机械地走程序,而是内心真正的渴望和热忱。所以,无论你做什么,请不要懒惰,也请远离低效率的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