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职学校都将培养的重点放在一线操作岗位上,在中职院校毕业以后,除了少数人会继续深造以外,大部分的毕业生都会直接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但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提升,本科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多,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虽然中职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所提升,但就实际就业状况来看仍旧不容乐观,也因此,需要对当前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为中职毕业生的发展提供帮助。
当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
1、对口专业就业率低下。一般中职学校主要针对各大企业当中的一线生产岗位进行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养,毕业以后的中职生在某一专业领域是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的,但当前阶段,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以后,并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甚至很多工作与专业所学一点关联都没有,从学校毕业以后只有少数人的工作与本专业对口或存在关联。
2、岗位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目前社会虽然在技术性人才方面具有非常迫切的需求,但是由于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和技能综合性方面相对较差,使其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上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人才储备不断提升,每年参与就业创业的人才都在成倍地增长,使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中职毕业生与本科生、高职生进行岗位竞争,在学历方面受到了严重压制,在如此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将其比作夹缝中求生存也不为过。
3、就业质量不高。就业质量的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并不是通过几个指标就能够将其准确地反映出来的,其内容应该包括就业可能性、工作稳定性以及个人发展和收入等指标。目前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就业质量,造成就业质量差的因素主要是因为专业不对口、缺乏晋升空间以及工作环境差等。
4、福利待遇较差。根据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以后,能够获得的薪资普遍偏低,而且工作具有较大的劳动强度,日常休息相对较少,从企业福利待遇的角度来看,能够保证中职毕业生社会福利的更是少之又少,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获得医疗、住房以及养老等福利待遇。
5、工作缺乏稳定性。在对中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很多毕业生缺乏工作稳定性,在初次就业以后大概在半年之内都会对就业岗位进行更换,能够正真在一个岗位上坚持两年的毕业生非常有限。当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不只是毕业生自身的问题,也会受到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
6、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国家在强化中职教育方面一再强调,但在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在学历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快速提升,市场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高等人才,这种经济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对中职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冲击,究其根本,就是中职毕业生在学历、能力以及就业需求等方面正处在一种尴尬的环境当中。虽然国家针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但是由于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严重,加上就业市场缺乏健全的机制,服务缺乏配套性且信息功能较为薄弱,法律监督落实不到位,导致不公平的竞争问题经常出现。除此之外,中专毕业生由于年龄较小,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在社会阅历以及知识水平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而这些因素会在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造成很大的阻碍,使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弱势情况不断加剧。